(来源:中国企业报)
关粒是香港俊彦(深圳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俊彦公司”)董事长。去年11月份,他所在的公司与广东伊丹珊实业有限公司、惠州万达鞋业有限公司、香港冠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委托广东某律师行,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判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iticross公司违约和合同欺诈。
今年7月初,法院判决上述4家中国企业胜诉。但此时广东伊丹珊实业有限公司已经破产,而惠州万达鞋业有限公司、香港冠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也到了破产的边缘。
欺骗从“小单生意讲信誉”开始
关粒认为对方的诈骗是有备而来的。“去年11月份的时候,我们知道被骗以后,就不再为他们发单了,但公司还有95.8万美元货款没有收回。”
另外几家企业的遭遇与俊彦公司类似。
“对方在做小单生意的时候还能履行合同,后来就开始不按时履行,总是拖欠,再到做大单生意时就完全可以看出是诈骗了。”惠州万达鞋业总经理陈胜达对记者说。
陈胜达所在公司的鞋类产品全部外销,其中英美国家的出口额占到90%以上。公司去年开始与Citcross公司合作,最终被拖欠的货款有40万美元。
香港冠行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俞斌认为Citcross公司故意设置了一个陷阱:“2007年9月份之前订单比较小,只有八九万元,当时对方的信誉也很好,能够按时付款。2007年9月份之后,10万、20万元的订单忽然增多了,我们当时并没有预计到这个风险。从那时候开始他们就不好好付款了。”
俞斌自称与其他3家中国企业相互都比较熟悉,但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也被欺骗。因为相关订单涉及商业机密,之前相互也没有通气,等知道时就已“全被套住了”。
俞斌说,冠行国际被骗金额有40多万美元,这次被骗殃及许多材料企业和相关配套企业。
“当时我们已经买了材料,给了供应商货款。等意识到风险时,材料初步加工完毕,已准备发车。”俞斌说,“不同的买家对材料的规格要求不一样,再卖给其他人很难。”
11家被骗企业大多倒闭停工
被骗的代价不仅仅是金钱。
据俞斌介绍,他知道至少还有7家企业受骗,但这7家没有能力去美国追讨,更没能力去打官司,目前这7家企业大多已经因为资金链断裂而破产。
“我和这几家企业曾有过接触和探讨,他们的损失保守估计有200多万美元,加上我们4家的300万美元,这10来家企业被拖欠的货款至少有500万美元。”俞斌说。
李乃忠曾是伊丹珊实业有限公司的所有人。目前,伊丹珊公司已经倒闭,而李乃忠的另一家公司也因此受到牵连:由于资金上的困难,他无法支付上游材料商的货款,已经被起诉,陷入“三角债”困局。
“这是一个难解的困局。现在工厂停工,员工基本上都放假了。工人大多都是我们村庄里的人,那时候每个月都要发出去70多万元的工资,现在地方上一年会减少几百万元的收益。”李乃忠说。
俞斌所说的11家被骗企业中,除了4家提起诉讼以外,还有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、广州的两家贸易公司、惠东的5家工厂。这些企业有的倒闭,有的停工放假。
“目前我们的官司费用都挺大的,公司的这种状况实在是无法正常运转,我们都焦急等待赔偿金到我们手上,可是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拿到赔偿金。”俞斌说。
专家建议建立贸易风险防范机制
据关粒介绍,美国法院的主审法官对中国企业的被骗经过表示吃惊。
这位法官说,这样的事情很让人吃惊,他们早就应该预料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,他们也应该采用像信用证或类似的手段来保障买方及时支付货款。
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、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先庆认为,中国企业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过程中,往往误以为国际市场上一切都很规范,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。
“实际上国内外的风险是同样存在的,很多企业为了出口创汇,为了竞争,往往忽视风险的存在,甚至没有防范出口风险的环节。”王先庆说。
王先庆认为,除了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以外,还需要有全方位的防范途径,应该建立起全世界范围内的“流通渠道安全保护机制”,包括签订合同、出口过程、谈判追讨等各个环节在内,而我国目前恰恰缺少这个系统。